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调养重肺脏,这3个养生要点要引起重视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8)秋季养生88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也就成为了我们预防疾病的关键时期,不过很多人对于秋季的养生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只是随意的调养,殊不知,不恰当的调养方式反而会造成相反的效果,让病邪有了可乘之机,诱发一系列的病症。那么,秋季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养生呢?这便成为了很多人所关注的话题。

中医学认为,秋季属金,对应的是人体内的肺,因此秋季养生,养肺是重点。在《黄帝内经》中就这样说过,秋季三个月,收敛自己的神气,“使秋气平”,情绪安宁,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对应秋季的变化,这就是秋季养生的关键。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调养重肺脏,这3个养生要点要引起重视  秋天养生 第1张

一般来说,在秋季调养身体的时候,要抱有缓和的心态,来面对秋季的肃杀之气,重视调顺肺气、固敛肺阴的重要性,应对秋季燥气当令、万物收敛的特点。秋季养生需要重视的内容有很多,如果要是细说,想必一本书都说不完,不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这3点,关于这3点,不妨一起来学习一下。

1.首重养肺

秋季是养肺的最佳时期,中医学认为肺是人体内的“娇脏”,有喜润恶燥的特点,通过呼吸主宰着全身的气机运行,在体合皮毛,开窍于鼻窍。肺脏是阳中之阴脏,这跟秋季的阴阳属性相同,五行属金,和秋季相通,所以秋季养生最不能忽视的脏腑就是肺。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调养重肺脏,这3个养生要点要引起重视  秋天养生 第2张

不过秋季最大的特点就是“燥”,燥邪进入人体的肺腑就会导致很多的病症,比如咳嗽、气喘等,一般我们会用润肺的中药材来缓解,其实揉按一些穴位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第一个就是中府穴,中府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腧穴,也是肺经的起始穴,从这个腧穴的位置看来,接近人体的肺脏,可以内通肺气,具有止咳平喘、清泄肺热、宣肺平喘的作用,同时中府穴和足太阴脾经交会,因此这个穴位还有补气健脾的作用,一个穴位两个功效,经常揉按中府穴,具有补肺益气的效果。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调养重肺脏,这3个养生要点要引起重视  秋天养生 第3张

第二个就是肺俞穴,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肺之背俞穴。所谓的背俞穴,就是将该脏腑的气机输注在背部膀胱经上的点,反应了脏腑气血的盛衰,所以肺俞穴不仅是补益肺气的要穴,同样也是治疗肺脏病变的首要穴位。

2.注意防燥

秋燥当令,由于秋季雨水的减少,气候也日渐地干燥起来,“燥”便成为了秋季最主要的特点,“燥”是秋季的主气,也是“六淫邪气”之一,燥气最容易伤及的脏腑就是人体的肺,导致体内阴气耗损,进而出现一系列以干燥为主要病症的病变。

中医认为,“秋冬养阴”,而燥邪最容易伤及的就是阴气,所以秋季需要注意防燥。除了平时多喝水、多吃滋补的食物,其实也可以刺激一些生津益阴的穴位。天容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位置靠近人体的气管和喉咙,在古代的时候,医家称这两个位置为“肺系”,天容穴具有传递水湿的作用,能够起到清咽利喉、润肺止咳的效果。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调养重肺脏,这3个养生要点要引起重视  秋天养生 第4张

在秋季的时候,一旦燥邪伤及这两个部位,便会出现口鼻干燥,更有甚者还会因为病邪出现“燥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揉按天容穴。除了多喝水、常进补滋阴的食物之外,也可以选用一些生津益阴的穴位。长期下来,对咽喉也有保护效果,因此天容穴也被医家称为清咽利喉的“护嗓穴”。

3.兼顾脾胃

秋季不仅是养肺的关键时期,也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时段,由于进入秋季之后,平时的饮食会大增,一是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二是补充因为夏季导致的亏空。不过过量的食用肥甘厚味,会很容易引起肠胃的不适,加重肠胃的负担,出现一些肠胃的病症,比如腹胀、腹泻等,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揉按这些穴位来缓解。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调养重肺脏,这3个养生要点要引起重视  秋天养生 第5张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重要腧穴,同样也是养生的要穴,在各个季节养生和疾病防治中,很多医家都会选用足三里来缓解,毕竟足三里具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效果。脾胃是人体内的“后天之本”,补益脾胃就是维持人们的健康,在秋季的时候,点按、艾灸足三里,刺激这个腧穴,有助于胃气的生发,同时还能通经活络。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744.html

标签: 秋天养生
分享给朋友: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调养重肺脏,这3个养生要点要引起重视”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很少吃肉。进入深秋,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在秋天开始变本加厉吃,蔬菜、水果已经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胃口,大口吃肉就变成了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