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8)秋季养生94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枸杞难挡岁月摧,还得往里加当归”这些都反映了现代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焦虑以及对日常养生的重视。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1张

现如今,几乎每一个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脂肪肝肥大,肥胖率持续增高,人过五十以后,各种疾病更是频发。老年人受三高折磨苦不堪言,年轻人熬夜纵欲,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养生和健康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注意。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2张

入秋后,气温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逐渐下降。秋燥当令,早秋多温燥,晚秋多凉燥,人们往往会有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一派燥象。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3张

因此,秋季以滋阴润燥为食养的主要原则。

一防:防秋燥

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萝卜、番茄等新鲜果蔬,以养阴润燥,避免燥邪伤害。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4张

二防:防感冒

立秋后,昼夜温差大,人易感受外邪而导致感冒。初秋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若不注意防护,孩子易出现发烧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表现。初秋夜晚已冷,不好好盖被子易导致腹泻、腹痛等。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5张

三防:防秋乏

俗语说得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6张

四泡:睡前泡脚消除疲劳

秋季感到疲乏的话,可用红花、当归煎水,然后加些热水来泡脚,舒筋活血效果好,可以扩张足部的血液循环,并促使头部的血液向下肢流动,相对减少充血,使人产生全身放松和昏昏欲睡的感觉。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7张

五注:常笑宣肺

俗话说:“笑笑十年少”,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也有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8张

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六调:饮食调养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9张

七动:休息运动两不误

秋天来了,人应当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使情志安定平静,切忌过劳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10张

另外,也要及时调节情绪,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此外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也可以预防“秋乏”,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等锻炼项目。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秋天养生 第11张

伙伴们记住了吗?

赶快提醒一下你的家人朋友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747.html

标签: 秋天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避免“多事之秋”,养生七步走,整个秋冬少生病”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日子需要润着过

《黄帝内经》曰:“燥胜则干”,中医认为燥邪干涩,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津液之于人体犹如水之于土地,起着滋润、濡润的作用。 《黄帝内经》曰:“燥胜则干”,中医认为燥邪干涩,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津液之于人体犹如水之于土地,起着滋润、濡润的作用。 “秋季燥邪最伤肺,尤其伤及肺的津液,使肺阴(津液)受到损...

秋季养生有三忌

秋季气温变化大,饮食起居需要多注意,尤其是以下3方面。 秋季气温变化大,饮食起居需要多注意,尤其是以下3方面。 忌贪凉 民谚曰“秒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水果容易引发腹泻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专家提醒,秋季人们应慎食生冷食品,脾胃虚弱者尤应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