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8)秋季养生98

养生是秋季的热门话题,如果您只知道“春捂秋冻”,那就太片面了。看这里,送您一份秋季饮食起居的养生“套装”。

在穿衣方面,适当“秋冻”有必要。气温下降时,人们要适时添加衣物,但添衣切忌太快太多,要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降的气温,使身体防寒能力增强。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不宜“秋冻”。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1张

在饮食方面,宜适量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藕、菠菜、豆浆、鸭蛋、蜂蜜等。“少辛增酸”,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补肝气收肺气;可多吃些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2张

在日常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远离秋乏。一般而言,秋季以晚上10点左右入睡为宜。适当午睡有利于消除困顿和疲乏感,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3张

在日常养护方面,秋季要注意补水。秋季天气较为干燥,人体会出现皮肤紧绷、起皮脱屑、嘴唇掉皮、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应多喝水、多喝粥。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4张

在运动方面,强度不宜过大。秋季是运动养生的好时节,应以慢运动为主,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好选择平缓轻松、出汗较少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步行等。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5张

秋天多风,运动时不妨系个小围巾,防止凉风直吹颈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749.html

标签: 秋天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的相关文章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

秋后除湿去痛走罐更管用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除湿...

秋季养肺六法

中医学认为,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季养生重在养肺。由于秋季转凉,天气干燥,肺部易受伤害,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感冒、咳嗽,一些患有哮喘病、支气管炎的患者也往往在秋季病情开始加重。秋季养肺的主要方法有: 饮食养肺 秋季在饮食调理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养肺为基本原则,药粥最宜。这里有几款粥向大...

九九重阳话养生

中医认为,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此季节身体感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应注意重阳节养生,防病延年。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年10月21日是重阳节。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

秋季健脾保胃之法

秋季养生,早在《黄帝内经》就已经记载了较为详细的方法:“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中医讲“天人合一”,人体应该顺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须遵循天时、地理的客观规律。谈到秋季养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