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天养生重在养肺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8)秋季养生95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健

立秋之后,天气仍处于中末伏,暑湿、湿热未消,同时秋凉、秋燥脚步也越来越近。那日常调理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内经》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的阴阳会随着大自然的阴阳消长而变化。立秋为夏秋之交,天气由热转凉,阳气由升发转向内敛。《内经》又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立秋之后,就是要顺应阳气内敛而养生。

秋天养生重在养肺  秋天养生 第1张

肺主秋,肺气与秋相通应。秋季之肃杀,对应肺收敛功能。此外,肺为娇嫩之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肺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通,燥为秋季之主气,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康宜兵表示,立秋之后,需顺应阳气内敛及肺的收敛,日常调理以敛肺润肺为主,调脾化湿为辅。酸主收,酸性有助于收敛肺气。平时可多吃石榴、葡萄、柠檬、梅子、山楂、李子等水果。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蜂蜜、山药、百合、莲藕等。多吃运脾化湿的食物,如节瓜、丝瓜、扁豆、薏苡仁等。

推荐养肺食疗方

黄芪党参茯苓瘦肉汤

材料:猪踭肉500克、黄芪50克、党参30克、茯苓30克。

功效:既能益肺固表,又可健脾化湿。

石斛淮山百合猪骨汤

材料:石斛30克、鲜淮山500克、百合30克、北杏30克、猪骨500克。

功效:可滋阴润肺,清补化湿。特别适合皮肤干燥、鼻燥咽干等人群。

五指毛桃淮山煲鸡汤

秋天养生重在养肺  秋天养生 第2张

材料:五指毛桃50克、茯苓30克、鲜淮山250克、老母鸡1只、蜜枣3个、姜片3片。

功效:补脾益肺。

白果核桃芡实淮山猪骨汤

材料:白果30克、核桃100克、芡实30克、鲜淮山500克、猪骨500克、生姜3片。

功效:补肺益肾之效。

编辑:王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750.html

标签: 秋天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天养生重在养肺” 的相关文章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6个要诀: 一、忌...

初秋养生要趁早 日常谨记“四多四少”

古人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秋季养生贵在“收”,在日常生活中谨记“四多四少”原则。 进入处暑,史上最长的三伏天即将落下帷幕,真正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季。在经历了几场秋雨的洗礼,许多地方都感受到了秋意,凉爽宜人。但千万要注意,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