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天养生重在养肺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8)秋季养生9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健

立秋之后,天气仍处于中末伏,暑湿、湿热未消,同时秋凉、秋燥脚步也越来越近。那日常调理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内经》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的阴阳会随着大自然的阴阳消长而变化。立秋为夏秋之交,天气由热转凉,阳气由升发转向内敛。《内经》又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立秋之后,就是要顺应阳气内敛而养生。

秋天养生重在养肺  秋天养生 第1张

肺主秋,肺气与秋相通应。秋季之肃杀,对应肺收敛功能。此外,肺为娇嫩之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肺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通,燥为秋季之主气,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康宜兵表示,立秋之后,需顺应阳气内敛及肺的收敛,日常调理以敛肺润肺为主,调脾化湿为辅。酸主收,酸性有助于收敛肺气。平时可多吃石榴、葡萄、柠檬、梅子、山楂、李子等水果。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蜂蜜、山药、百合、莲藕等。多吃运脾化湿的食物,如节瓜、丝瓜、扁豆、薏苡仁等。

推荐养肺食疗方

黄芪党参茯苓瘦肉汤

材料:猪踭肉500克、黄芪50克、党参30克、茯苓30克。

功效:既能益肺固表,又可健脾化湿。

石斛淮山百合猪骨汤

材料:石斛30克、鲜淮山500克、百合30克、北杏30克、猪骨500克。

功效:可滋阴润肺,清补化湿。特别适合皮肤干燥、鼻燥咽干等人群。

五指毛桃淮山煲鸡汤

秋天养生重在养肺  秋天养生 第2张

材料:五指毛桃50克、茯苓30克、鲜淮山250克、老母鸡1只、蜜枣3个、姜片3片。

功效:补脾益肺。

白果核桃芡实淮山猪骨汤

材料:白果30克、核桃100克、芡实30克、鲜淮山500克、猪骨500克、生姜3片。

功效:补肺益肾之效。

编辑:王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5750.html

标签: 秋天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天养生重在养肺” 的相关文章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专家强调,秋季养生,重在“六宜”。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虽然还在发威,但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大家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养生安排了。 一年有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