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的9个小常识,吃瓜群众别吃瓜,多晒太阳好处大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98

一场秋雨一场凉,中秋就要快到了。迎来了凉爽的秋季,那么,秋季该如何养生呢?今天给大家精心总结了秋季养生的9个小常识与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吃“果”不吃“瓜”

俗话说“秋瓜坏肚”,很多瓜类多属阴寒性质,秋天来了,吃多了会损伤脾胃,但秋季干燥,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还是要少吃哦。

秋季养生的9个小常识,吃瓜群众别吃瓜,多晒太阳好处大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2、注意多喝水,朝喝盐水晚喝蜜

秋季干燥,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而光喝白开水,也不行。而应该“朝喝盐水,晚喝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何乐而不为。

秋季养生的9个小常识,吃瓜群众别吃瓜,多晒太阳好处大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3、核桃加萝卜最佳食补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北方的核桃刚好成熟,核桃新鲜,营养丰富,滋润肺气,止咳平喘,是转凉之后的最佳补品。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的果蔬,如萝卜。

4、洗澡时间不要太长,泡脚走起

秋天天气转凉,很多人喜欢泡澡,但其实这个季节洗澡时间不要太长,时间过长会让皮肤更加的干燥。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洗澡水温在24度至29度最佳。而秋天泡脚,肺润肠濡,最好在晚间9-10点。水温不要超过40度,每次20~30分钟。注意饭后不要立刻泡脚,以免影响消化。

秋季养生的9个小常识,吃瓜群众别吃瓜,多晒太阳好处大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5、多睡一小时

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所以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9点-11点休息。

6、多运动防秋乏

秋天人们可以参加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要避免中午感觉疲乏,让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7、记得补充维生素

秋冬季感冒流行季节,多吸收维生素增加抵抗力。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

8、注意心理调节,多晒太阳

秋季自然界的萧瑟,阳光照射少,容易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晒晒太阳,是比较适合季节性抑郁的方法。也可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9、多穿衣注意保暖

秋季温差大,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202.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的9个小常识,吃瓜群众别吃瓜,多晒太阳好处大”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

早秋养生药食调理

夏季酷热,人体消耗大,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缺乏,故有体重减轻、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体虚症状,早秋时节调养身体很有必要。 又到了“雨气排残暑,风声送早秋”的季节。早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然而由于雨水较多,因此目前秋燥的一应表现,如皮肤干燥、容易瘙痒、舌红少津、大便干结等表现还不明显,但其实人体已经开始...

应对秋困三方法

秋困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人体自我修复和储备能量的一个过程,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很有必要的。 “春乏,秋困,夏打盹。”进入秋天,人们都很容易犯困,尤其在上班族和学生族中表现最为明显,尽管睡眠不少,可白天还是精神萎靡,哈欠连连,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如何应对秋困?中医专家建议,应对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