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健康小常识」天气渐凉,秋季养生正当时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94

白露过后,天气一天天转凉,秋意渐浓,秋季养生又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究竟如何养生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今天,“健康西城”就和您说说秋季养生的那些事儿。

秋季易患疾病

「健康小常识」天气渐凉,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高血压气温下降时会使血管收缩,加之天气寒冷,人们不经常运动,身体里的钠元素无法通过出汗排出体外,会造成人的血压升高。血压过高时则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感冒秋季早晚气温较低,冷热交替频繁,且容易出现气温突然降低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增减衣物,会对人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体质较弱的人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

胃部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容易在秋季发病。秋季较低的气温对于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人群有着不利影响。

这些部位要做好保暖

「健康小常识」天气渐凉,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颈部

许多人在秋天可能会出现脖子疼的情况,除了患有颈椎病,还有可能是颈部受凉引起的。此外,颈部受凉还会刺激头颈部血管收缩,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响。

腹部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夜间寒气容易侵入人体内部,从而刺激肠胃,引发腹泻,所以要尤其注意腹部的保暖。

背部

背部受凉容易引发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秋季夜晚睡觉时,尽量不要把卧室的窗户开得太大,以免后背受凉。

关节

关节受凉容易产生关节炎,比如肩部受凉有可能引发肩周炎、膝关节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也会有不利影响,所以在秋季同样需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

双脚

足部的毛细血管能够对应全身,足部受凉可能会反射性的引起相关部位毛细血管的收缩,最终对相关部位产生影响。尤其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秋季养生小贴士

「健康小常识」天气渐凉,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保证充足的睡眠

随着天气逐渐变凉,应适时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宜早卧早起。同时,适当的午睡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消除疲劳,但注意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及时增减衣物

气温降低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秋季洗澡时更要注意不要着凉。居住的地方要经常通风换气,遇到骤冷或者大风降温的天气尽量减少外出。

注意饮食

寒冷的天气可能会给胃部带来影响,所以在饮食方面要更加注意,以温、软的食物为主,尽量避免生冷、过硬的食物,同时要少食一些辛味辣味的刺激食物,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钠元素的摄入。

适量有氧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使大脑的氧气供应充足,有助于疲劳的消失,但在锻炼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障睡眠时间,高血压患者在锻炼时要注意选择身体能够承受的强度,以免发生危险。

本文转自【健康西城】

「健康小常识」天气渐凉,秋季养生正当时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4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208.html

分享给朋友:

“「健康小常识」天气渐凉,秋季养生正当时” 的相关文章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很常见的发作性过敏性疾病,一般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病人在哮喘发...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尽管处暑已过,然而多地“秋老虎”仍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下降,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