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国医聊秋季养生,全是干货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5-05)秋季养生102

暑气将止,秋凉渐至。熬过了高温的盛夏,人们普遍感觉耗损过多。中医认为,秋冬养阴,入秋之后也到了一年之中的进补时节。此时调养好身体,能为安然过冬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邹燕勤)

一粥一茶一汤保安康

入秋后,特别要注意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日常饮食方面,可以多吃点白萝卜、百合、西红柿、山药、扁豆、藕、核桃、芝麻、苹果、猕猴桃、梨等。在这推荐几款润肺安神的食疗。

铁皮石斛百合粥取鲜铁皮石斛20克,百合50克,大米100克。将鲜铁皮石斛洗净切断,拍碎放入200毫升水,久煎去渣取汁100毫升。在石斛汁内加百合、大米,再加适量水煮粥即可食用。适用于口干、干咳、病后津亏等。

铁皮石斛四花茶取铁皮石斛花、金银花、杭白菊、三七花各3克,用开水多次冲泡饮用。也可单用铁皮石斛花或铁皮枫斗3—5个泡茶。

酸枣核桃酒酿汤取酸枣仁30克,红枣50克,核桃仁30克,鸡蛋1个,酒酿适量。将酸枣仁、核桃仁、红枣加水适量,熬成浓汁。加入适量酒酿,煮沸后将鲜鸡蛋打碎倒入,开锅即成。晚饭后2小时吃一小碗,有睡意时就休息。

姜和芡实少不了

秋季养生,少不了姜和芡实。

姜作为药食同源品,应用广泛,中医认为,夏秋吃姜对于祛寒气更起作用。我在家里会经常用姜来保健。比如感冒时,可取生姜9克捣烂,加入红糖,用开水冲泡调匀温服即可。饮汤后盖被,每天1次,连喝2—3次。当然,姜并非吃越多越好。孔子一年四季饮食不离姜,但同时建议吃姜要适量,不能贪多。

芡实又称鸡头米,是祛湿佳品,为健脾止泻、益肾固精之良药。每年8月中旬鸡头米上市时,苏州当地人都会买十来斤放在冰箱中,每天拿一点用开水一煮,或者再放个鸡蛋,非常营养。中老年人可用它来健脾祛湿,年轻女性可用它来美容养颜。此外,芡实还可搭配莲子和粳米熬成粥。取芡实30克,莲子10枚(去心),粳米60克,洗净后熬粥即可(比平常熬粥多放些水)。

根据节气来适度进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入秋后,建议大家根据节气适度进补。

白露节气前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燥邪易耗人阴津,此时可以用海参来进补,如喝点海参小米粥。将泡发的海参切丁,和小米一起熬成稀饭,撒上葱花即可。

秋分节气前后,天气逐渐转冷,降雨量慢慢变少,调养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为主。除了可以喝鸡头米汤外,还可以喝点栗子猪肾粥。取猪肾1个,粳米250克,栗子5—10个。将处理好的猪肾切成小块,同粳米、栗子熬成粥,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寒露节气前后,伴随自然万物萎黄干枯,人体也相应出现“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平时,可以喝点酸枣仁桂圆牛奶汁。取酸枣仁30克,桂圆25克,牛奶150毫升。将酸枣仁先打成粉,和桂圆肉放入豆浆机中,加入牛奶,按“果蔬汁”键进行榨汁,制作好后倒出,加入少许蜂蜜即可。

霜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高峰期。此时可以常喝红枣粥。取红枣50克,糯米80克。将红枣洗净,用水浸泡2小时。糯米洗净,用水浸泡1小时。然后一起放入锅内,煮成稀粥,加糖调味即可。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国医聊秋季养生,全是干货  秋季养生知识 第1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338.html

分享给朋友:

“国医聊秋季养生,全是干货” 的相关文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