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日常养生 > 正文内容

什么中药泡水喝养胃 健脾养胃的中药药方

生活百科2年前 (2023-08-24)日常养生37

1、 厚朴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本草纲目》记载厚朴: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泻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

功效:

1.下气除满: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热结便秘,痞满胀痛,发热躁扰。

2.燥湿消痰:用于湿租中焦,气滞不利,痞满呕恶,痰湿阻肺,咳逆喘满。

2、 檀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本草纲目》记载檀香: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凉。

功效:

理气调中,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胸腹疼痛及胃寒疼痛,呕吐清水等。

3、 益智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肾,脾经。

《本草纲目》记载益智仁:治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

功效:

温脾开胃摄唾:用于腹痛便溏等。

暖肾固精缩尿: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所致遗精,遗尿,尿频,尿有余沥等。

4、 鸡内金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本草纲目》记载鸡内金: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

功效:

消食健胃:用于多种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发热等。

涩精,缩尿,止遗:用于遗精,遗尿,近年多用于尿路,肝胆结石,有化坚消石之功。

5、 谷芽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本草纲目》记载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中药材手册》记载谷芽: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呕恶食臭以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等症。

6、 肉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本草纲目》记载肉豆蔻:暖脾胃,固大肠。

功效: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脾虚久泻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7273.html

分享给朋友:

“什么中药泡水喝养胃 健脾养胃的中药药方” 的相关文章

养生常识:十个方法让你变得更聪明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能够支配我们生活中各项活动。它的重量只有不到人体的百分之二,但是所消耗的能量却占身体竟百分之二十,可见人的大脑很是活跃。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提高大脑运转速率,让大脑的智慧更加一层楼呢?下面这十个党法值得大家看看!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能够支配我们生活中各项活动。它的重...

养生常识 几科医生教你如何远离疾病

养生常识 几科医生教你如何远离疾病

  在我们生活中,注重养生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养生的常识吗?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因该如何养生呢,春季养生吃什么食物才有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养生常识  心内科医生:长期熬夜  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    长期缺...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饭后养生常识:抓住5个黄金“小妙招”,这么做胃好命长

饭后养生常识:抓住5个黄金“小妙招”,这么做胃好命长

  如今有更多的人关注养生的生活方式,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饭后养生的方式有哪些?  饭后散步    吃完饭之后,饮食还没有迅速的进入到肠胃当中,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而且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在散步的时候最好要慢走,不要走的太快,不然会增加心脏的压力。  饭后水果    在吃完饭之...

5个口腔卫生常识,能极大改善你的健康,但80%的人都不知道

5个口腔卫生常识,能极大改善你的健康,但80%的人都不知道

    "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口腔的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重要镜子。如果您想尝尽美食,拥有高质量的健康生活,那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它的重点在于控制菌斑、消除污垢与食物残渣、增强生理刺激,从而使口腔系统有一个清洁健康的良好环境,使其发挥生理功能...

什么是养生,如何养生,太有道理了

什么是养生,如何养生,太有道理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法则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