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深秋时节养肺很重要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57
干燥的秋季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分在300毫升以上,因此,主动饮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环节。主动饮水需要一定的技巧,即一次不宜大量地快速饮水,要多次少饮。

干燥的秋季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分在300毫升以上,因此,主动饮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环节。主动饮水需要一定的技巧,即一次不宜大量地快速饮水,要多次少饮。最好是在清晨锻炼之前和晚上睡觉前各饮水200毫升,白天的两餐之间可饮水800毫升左右,这样可使肺腑滋润,充满生机。

秋季养生,首先需养肺以祛燥。要多吃些梨、苹果、香蕉、柿子、荸荠、龙眼肉、柚子等滋阴润燥、润肺生津的果品。还可多吃具有去燥降火作用的食品,如鱼类、鸭蛋、牛肉、猪肝、海带、紫菜、莲藕、银耳等。药补则应以清润温养、不寒不热、不伤阴耗阴为原则。

秋季经常沐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肺与皮毛气血相通,从而达到润肺、养肺的目的。一般秋季洗浴的水温可在20~30℃,在沐浴前先喝一杯淡盐开水,洗浴时不宜过分揉搓,以浸浴为主,同时也不要使用碱性过大的肥皂或沐浴露,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下面是几个养肺的小方法:

摩鼻: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鼻翼外缘的中点迎香穴20次。对冷空气过敏的人在秋季容易出现鼻塞、流涕,经常按摩鼻部可缓解症状。

摩喉: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住咽喉。端坐或站立,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3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3遍。这种方法有利咽、止咳、化痰的作用。

吐纳:临睡前或刚起床时,躺在床上做腹式呼吸,缓慢地深吸气后再吐气,反复30次。也可以在晚餐后2小时,在室外选择一块空气清新的地方,先慢步10分钟,然后站立,两目平视,两足分开与肩平,全身放松,两手掌重叠放在脐下3厘米处,重复做上述的腹式呼吸。

捶背:端坐,腰背挺直,双目微闭,两手握成空拳,沿脊背捶打,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如此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如此3~4遍。捶背时暂停呼吸,同时叩齿5~10次,并缓缓吞咽津液数次。这个方法有助于预防感冒。

常笑:笑能使人胸廓扩张、胸肌伸展、肺活量增大,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人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疲劳,恢复体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97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深秋时节养肺很重要” 的相关文章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6个要诀: 一、忌...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

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秋季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多变之秋,要预...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 “天气转凉,想着给孩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越补越吃不下东西,面色蜡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