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的养生要点有哪些呢?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秋季养生106

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

  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

  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莲、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

  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加强锻炼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4621.html

标签: 秋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的养生要点有哪些呢?”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