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都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09-13)秋季养生119

一、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在此季节老年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

秋季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是一些细菌、病毒繁殖与传播的有利条件,随着干燥的灰尘,一些细菌、病毒在空气中飞扬,常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高发时节,因此,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要加强保暖,做好预防工作。

三、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

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在此时节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四、衣装适宜,谨防着凉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在此季节,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过早、过多添加衣物;在此季节只要不是过于寒冷,就要尽量让机体保持于凉爽状态,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抗御风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节,气候变化无常,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适当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伤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肺燥伤肝要吃酸: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秋瓜坏肚少吃寒: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

适度饮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节要多饮水,秋天干燥季节更要多饮水。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

养阴益气是关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五. 秋季更应注意科学午睡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打盹。” 进入秋季,人们很容易犯困,尽管睡觉时间不少,可白天还是哈欠连天、昏昏欲睡。专家建议,入秋也应适当午睡,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4660.html

标签: 秋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都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的相关文章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在北方,从立秋开始,对艾蒿等花粉过敏的人进入一年中最难度过的季节,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让人痛苦不堪:眼痒、咽痒甚至咳嗽,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哮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有上述症状,很...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