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节气养生」霜降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帮您支招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93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开始有霜,草木开始泛黄、落叶。《二十四节气解》中也提到: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的现象。谚语云: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铁岭市中医医院中医专家提醒您,霜降时节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候。

「节气养生」霜降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帮您支招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一:防秋燥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常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

在饮食调养方面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牛肉、鸡肉等都不错。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多饮水。平时做到早睡早起,争取晚上十一点前入睡。

二:防寒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萝卜等食物,以及搓揉迎香穴等,都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另外,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小孩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平时多关注天气预报,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三:防秋郁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此时应学会顺应自然,尽量保持笑口常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心境。

因此建议做好以下三点:

1、平时要和人多沟通,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

2、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

3、失眠严重者可每天按摩劳宫穴、涌泉穴保健养生,建议适当服用膏方等补益身体,促进睡眠。

四:福星高照守健康,四季进补用膏方

中医素有“冬令进补”之说。人生活在自然界,必须顺应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季是封藏的季节,是补充和收藏营养精华的季节,冬令养精蓄锐,使肾精充沛,则来年体质增强,故民间俗语谓“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进补时节,冬季进补尤以膏方为佳。膏方是将中药加水煎煮后滤渣,再加辅料配置而成的膏状制剂。膏方又名膏滋,源于汉唐,盛于明清,是针对疾病的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

「节气养生」霜降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帮您支招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2张

一、膏方的作用与适用对象

膏方有补虚扶弱、抗衰延年、纠正亚健康状态、防病治病的功效。适用于体质较差者、慢性病稳定期患者、疾病康复期人群、亚健康人群、老年人、更年期女性、体弱儿童等。

「节气养生」霜降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帮您支招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3张

二、膏方的服用注意事项

1.膏方是针对个体情况、体质状态而制定的,并非越贵越好,忌“千人一膏”,无病也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

2.膏方不宜与常服药同时服用,可间隔1-2小时。

3.服药期间还需“忌口”,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4.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过量饮茶。

5.某些膏滋药还忌食某些食物,如含人参的膏,忌吃生萝卜;含首乌的膏,忌猪、羊血及铁剂。

6.急性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病急性发作者,暂停服用。

7.肠胃不适者,应停服一二日,若腹胀可冲服陈皮水。

8.已明确怀孕后,不建议继续服用膏方。

9.4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膏方。

三、膏方的存放方法

一般情况下都放在阴凉处,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勺,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

「节气养生」霜降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帮您支招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4张

铁岭市中医医院

24小时急救电话

024-74842444

总院地址

铁岭市银州区柴河街南段39号

铁岭市中医医院

(盛峰嘉苑小区北侧,公安大厦北300米)

分院地址

铁岭市银州区南马路17-1号

(华商报记者 赵增宇、编辑 项雪)

「节气养生」霜降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帮您支招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5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165.html

分享给朋友:

“「节气养生」霜降时节如何养生?中医专家帮您支招”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尽管处暑已过,然而多地“秋老虎”仍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下降,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