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什么是十二时辰制?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3-07)养生文化55

  我们的印象中,每一天都是二十四个小时。其实,这些时间计量方法都是在古人发明的计时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在中国,最早产 生的时间制并非二十四小时制,而是十二时辰制。古代中国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个 小时。最初,古代人并没有想到用十二时辰制,而是根据自己对大自然中 时间的理解粗略地估计一下现在是什么时候。

  比如,早晨太阳出来了,树 木幵始生长了,人们便把这个时辰命名为“木”;到了中午,阳光最强烈, 空气和土地都变得很热,所以人们将这个时候叫作“火、金”和“火、土”; 下午5 ~ 7点,世间万物晒了一整天,是最干燥的时候,而且树上果实的 糖分也最充足,人们便将这一时辰命名为“金”;到了深夜12点,四周一 片死寂,这个时辰则被命名为“水”。

  西周时,人们渐渐地制定出了十二时辰制,到了汉代,这一制度变得相当完善。人们为十二时辰起了不同的名字,它们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曰出、食时、隅中、曰中、曰映、晡时、曰入、黄昏和人定。古人还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从夜半23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从凌晨1点到3点是丑时,从凌晨3点到5点是寅时,依此递推,分别为卯时、辰时、已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和亥时。

  “夜深人定时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里面的“人定”和“黄昏”都是十二时辰制中的时辰。后来的二十四小时制和十时辰制都是在十二时辰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6286.html

分享给朋友:

“什么是十二时辰制?” 的相关文章

小小耳环促健康

一般来说,戴耳环的位置,正好是耳垂的正中间。而耳垂的正中间,刚巧便是眼睛的反射区。戴上耳环,便是在按摩眼睛的反射区,势必会对眼睛有调节功能 佩戴耳环除了能起到装饰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耳朵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健康宝藏,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人体的各...

防病保健强调动静结合

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对社会上重视老年人颐养保健。 1. 动静结合,保健延年 方开的《延年九转法》提出静以养阴,动以养阳的辨证关系。他说:“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2. 动态养生提倡导引、武术 导引、按摩和...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

年轻人养生 规律生活挺重要

  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世界保健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全世界公众对保健领域的认识,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如今,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健康。海河医院营养科主任宁华英、天津专业健身教练王爱斌提醒,年轻人应该正确养生,保持健康体魄。  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

整天说养生养生,养生到底养的是什么?

  什么时候觉得养生真的挺重要的?是被病痛折磨的时候?还是排队看病的时候?还是花钱养医生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该明白,生命就这一次,这次不珍惜,不会再有下次的机会…  经常听到有人问为什么要养生?在这里为大家收集到了2018最好的回答,看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为什么要养生?  因为投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