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感冒可以吃榴莲吗?

生活百科2年前 (2023-11-03)养生文化75

感冒可以吃榴莲吗

感冒是否可以吃榴莲是因病情而定的。感冒一般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

榴莲性热,凡热性或阴虚体质、喉痛咳嗽、风热感冒等吃榴莲会令病情加重,不宜食用。何谓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指患者有恶寒发热,热重寒轻,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咳痰,痰黄质粘,偶有痰中带血丝,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象浮数等症状。

但对于风寒感冒人群而言,是可以吃榴莲的。

吃榴莲有什么好处

吃榴莲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以及提高机体对应激的适应能力,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对治疗便秘很有帮助。同时,榴莲的热性可以改善腹部寒凉的情况,促进体温上升,对寒性体质的朋友非常有帮助,食用后可以起到活血散寒、缓解经痛的作用。

吃榴莲的禁忌有哪些

榴莲中的热量是比较高的,多吃榴莲可能会造成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糖代谢异常,从而加重病情。另外,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是不宜多吃榴莲的,否则会导致脑血管堵塞。对榴莲过敏的人群是不能吃榴莲的,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如何保存榴莲

1、自然保存:购买榴莲以后如果没有打开可以直接把榴莲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在存放以前最好把它外层包裹上一层纸箱,这种保存方法可以让榴莲的可存时间延长三到四天。

2、冷藏保存:榴莲吃不完可以把果肉取出来放在保鲜盒中,密封以后再把保保鲜盒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进行保存,这样能保证榴莲一个星期左右不会出现变质。

3、冷冻保存:榴莲果肉取出后用保鲜膜包起来,再存入到冰箱的冷冻室中进行存放,可以让榴莲保存几个月不变质,食用时取出融化后再食用,清凉爽口,特别诱人。

榴莲的做法:

1、榴莲千层:首先需要原料鸡蛋,牛奶,面粉,黄油,来制作成千层的皮。然后榴莲肉打成泥,放入淡奶油和糖,搅拌均匀,做千层中的夹心。准备一个托盘,放一个千层抹一层榴莲夹心。重叠13-14层之后,放到冰箱冷藏半个小时,拿出来切块食用,那种美味无法形容!

2、榴莲班戟:首先需要把原料鸡蛋,牛奶,面粉,搅拌均匀制成面糊,然后用平底锅烙成薄饼。淡奶油加糖打发,包入薄饼中,放入榴莲肉包裹好形状,放冰箱冷藏一小时定型之后就可以吃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7982.html

分享给朋友:

“感冒可以吃榴莲吗?” 的相关文章

杨梅止渴益养生

杨梅,又称君家果、朱梅、珠红、龙睛、白蒂梅等。为常绿乔木杨梅的果实,树高十多米,是一种我国著名的佳果之一。杨梅营养丰富,酸甜适口,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柠檬酸、苹果酸、糖类、碳水化合物等有益物质。 江南谚语有云:“夏至杨梅满山红。”夏至前后,江南名果杨梅熟了,漫山遍野的杨梅林中,挂满了紫红...

皮肤黏膜干 试试润肺食

中医之肺不仅指西医的肺脏,还包括肌肤皮毛在内的所有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系统。肺先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注定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首先损害的是人体的肺,所以一直有“肺不喜燥寒”的说法。 冬季,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全身皮肤干燥脱屑,鼻黏膜出血,几乎所有人都口唇干燥开裂,怎么喝水也不行。为什么冬季人体皮肤黏...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传统养生】养生先静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诗偈。这首诗偈含有养生哲理。人生在世,恰似四季更替一样,有风花雪月,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倘若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包括荣辱得失、生死离别在内的一切事,更不把闲事挂在心上,善于静心...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