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应该如何养生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25
秋季气候干燥,开始转凉,风急气爽,万物收养,人体则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津少血燥,肺气转旺,表阳内收,气机肃降。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季节,相当于每年阳历的8、9、10月,此时气候干燥,开始转凉,风急气爽,万物收养,人体则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津少血燥,肺气转旺,表阳内收,气机肃降。

1、情志应收敛神情,切勿悲忧,无欲无张,不使神思外弛,保持心态安逸宁静,老人不能触景生情,年轻人应注意敬老爱老的美德,保持平静向内的心态,不急不躁。使阳气内收,缓和肃杀之气对人体的损害。

2、作息应早卧早起。早卧以敛阴,早起以补阳。修炼以静功为主,肝开窍于目,熨目,叩齿嗽津,太极拳最适宜。居室要有一定的湿度,可以熏蒸陈醋保湿,又能预防感冒。活动不能过度,避免汗液外泄太多,并要及时补充水分。

3、衣着应随时增减,不能拘泥于“秋冻”,特别要强调暧足防寒,以免影响收养之道。

4、饮食应滋润生津之品,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梨、菠萝、酸味果疏、乳制品,不宜辛散生冷之物。

5、药物应润肺生津,可以多服“养阴清肺膏”。老年人秋季常常引发咳嗽宿痰,可以服一些“痰咳净”,痰祛常咳止。芦根煎水代饮,也是秋季生津的好饮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jkbj.com/96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应该如何养生”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很少吃肉。进入深秋,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在秋天开始变本加厉吃,蔬菜、水果已经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胃口,大口吃肉就变成了秋天...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6个要诀: 一、忌...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